三尺讲台奉献青春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涪陵这位教师——刘小琴
用爱与责任书写精彩故事
从小,刘小琴就有一个梦想——长大后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十几年前,刘小琴踏上这条充满希望的阳光之路,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刘小琴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奉献。早上六点五十就已经到了学校,晚上八点多钟才下班。一天里在在学校的时间超过十个小时,对于刘小琴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提升上课水平和质量,是一个教师终身的追求,也需要人民教师终身学习。而刘小琴也一直秉持这一原则。去听课时,刘小琴如学生一般,认真倾听、做好笔记,观摩优秀老师的上课方法,汲取自己可以应用和实践的地方。
回到家,她认真整理当天的笔记和教学心得、钻研教材;课堂上,她踏实教学、认真授课;课后,她即使反思、总结……时间一天天过去,在对自己的反复打磨中,刘小琴从稚嫩变得成熟,成为了一名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
熟悉刘小琴的人都知道,在学校,她不只是同事们嘴里优秀的刘老师,她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那就是孩子们心中的“小琴姐”。
刘小琴觉得作为人民教师,不仅要做教学事业的排头兵,也要承担起教孩子的责任。刘小琴希望能够让他们在自己人生中体会到一些成就感和学习的乐趣。
也许有些孩子确实不擅长读书,但是刘小琴觉得每个孩子其实都是一本书,如果你静下心,慢慢地翻开这本书,了解他们的内心,其实会发现,许多孩子都有自己的可取之处。
“想他们所想”这几个字是刘小琴这么多年来和这些学生的相处之道。对于上初中的孩子,很多都处于青春期,有着叛逆思想的学生从来不在少数。刘小琴说:“如果我们作为家长老师,总是打骂他们要求他们,这部分孩子可能真的就拉不回来了。我能做的就是从心灵上和他们交朋友,给他们多一份理解,认真听他们想说什么,而不是我去告诉他们你应该怎么做。”
刘小琴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个比较叛逆的学生,在外人眼里看来,这个学生就是那种不认真读书、成天和家人对着干,不知道拿他怎么办的孩子。但是刘小琴对他就像自己一直所坚持的那样,一步一步走进他的内心,用如春风般地关爱慢慢浇灌他。也许他的成绩不会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帮助孩子改变一些错误的思想,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们理解父母的苦,让他们懂得感恩,这何尝不是一种教书育人呢?
而且刘小琴和学生的关系远不止师生这么简单。有许多毕业后的孩子到上了大学甚至工作了都会和刘小琴仍然保持着联系,他们会和自己的刘老师说大学的烦恼、人生的选择,在他们眼里,刘老师不仅是自己初中时的一位语文老师,更是自己人生道路中的一位良师益友。
对于自己的班级,刘小琴永远都是最上心。不只是体现在孩子们的成绩,刘小琴还会经常组织一些孩子们特别喜欢的活动,来凝聚班级的团结力以及塑造班级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
刘小琴希望孩子们在学校不仅要学到知识,更要学到如何正确对待这个世界,希望在学校的各种经历可以使他们更有力量在未来和这个社会和谐相处。
发现每个同学身上不同的亮点,不会因成绩不好就放弃教导,刘小琴一直在为每个同学找寻自己的舞台。
从小他们被告知无数的学习目的,但是多少是为了他们自己?是真的自己喜欢、自己爱?对一门学科的讨厌可能是千百种原因,但对一门学科的热爱也可以很简单。
看见学生的作文虽文笔不够细腻,但情感真挚,刘小琴会发现这些细小的点,一直鼓励孩子夸奖孩子,带学生的作品去参加各种征文比赛;用自己的课余时间不断帮学生指导作文,很多孩子都因此越来越爱语文课,越来越擅长写作,因为他们会觉得有自信、有成就感。这种帮助对于孩子来说可以受益一生的宝藏财富。
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做他们迷茫时最温暖的灯塔,为他们照亮一束前行的路,这是人民教师刘小琴的追求。
教师生涯一路走来,刘小琴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一直在涪陵十五中这片热土辛勤耕耘着,在教学方面获得的成绩硕果累累,她带的班级名列前茅;参加过各种竞赛,多次获奖;也多次获得校级荣誉、区级荣誉等等表彰;刘小琴老师也得到了领导、同事和家长的赞誉。
刘小琴说:“教书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也会在自己的人生中,竭尽所能做一个走心的教书匠。”
谢谢从小到大给予我们各种帮助的人生导师
人民的教师刘小琴
也会一直心怀仁爱、承担使命
在这条路上的一直前进